這是1998年3月17日清大天文社課程講義.
      太陽系包括了太陽,月球,九大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等,在短短一兩個小時的課程中,是很難全盤介紹清楚的.為了避免樣樣講不清,我將內容著重在八大行星及其衛星(不包含地球與月球).
      一般介紹太陽系行星時,通常是以空間為軸,水星,金星....一顆顆由內向外介紹過去.這次課程我採用另一種方式:以時間為軸,從托勒密的天動說,哥白尼的地動說....一直到近代行星探測船及HST(哈柏太空望遠鏡)的成果.



  • 在恆星組成的星座天空背景中,有五顆星有明顯的相對運動,它們被稱為"planetes"(planets,行星),意即"漫遊者"。
  • 在西方,這五顆星被冠以神的名字:Saturn(土), Jupiter(木), Mars(火), Venus(金), Mercury(水).
  • 在中國有五星之說:鎮星、歲星、塋惑、太白、辰星。
  • 行星有一定的視圓面,在大氣抖動下,不似點狀恆星有閃爍現象。各星有其顏色特征,亮度也會變化。
  • 長期觀察可發現,行星每天由東向西橫過天空,但有時軌跡會逆向,形成一個圈。




  • "天動說"的模型
    • 在"天動"的基本想法下,托勒密(~B.C.140)以在天球上"加小環"的方式,解釋及預測行星的運動。
    • 圓是一種完美的象徵,且沒有明顯跡象顯示地球在移動,所以此學說被接受了千年之久。
    • 到了十六世紀,天文學家要用40個周轉圓來解釋火星的運動,複雜度極高,且只能預測未來幾年內的運動


  • 哥白尼周轉說
    • 遠在A.D.300年前,希臘Aristarchus就提出太陽於地球,且地繞日轉,而宇宙以太陽為中心。但支持者很少。
    • 1541年,哥白尼提出相對運動的想法及"地動"之說。
    • 天動與地動的比較:

    • 周轉說輕易解釋行星的運動軌跡

    • 哥白尼還算出了行星公轉週期及軌道大小。(詳見<<天文學講話>>第四章)

  • 觀察家泰戈
    • 丹麥貴族泰戈(Tycho Brache, 1546~1601)花了廿年時間觀察夜空,所做的觀測(未使用望遠鏡!)大多正確至一分。
    • 泰戈曾仔細觀察數顆彗星,推翻了長久以來托勒密的神聖法則
      • 行星不是在透明的天球上,也不在"輪"上,否則彗星不能自由穿梭於行星軌道上。
      • 並非每個星體都繞地而轉;彗星繞日而轉。
      • 並非所有天球的運動都是圓形;彗星軌道為細長形。
      • 天球的物體之一,彗星並非以等速運動。
    • 但泰戈使終不接受哥白尼的系統,而堅信地球是不動的。

  • 刻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 1600年,數學家刻卜勒成為泰戈的助手。泰戈派其從事火星軌道的圖繪。
    • 刻卜勒發現火星位置和哥白尼預測的相差五度,他將哥白尼系統稍作修正,結果和泰戈的觀察仍相差1/7度。
    • 他放棄火星軌道為圓形的想法,利用泰戈的觀察記錄,發現火星軌道是橢圓的。
    • 若假設地球軌道離心率為0.02時,能符合所觀察到的火星位置。
    • 刻卜勒三大行星運動定律
      • 行星運行於橢圓軌道上,太陽為其中之一個焦點。
      • 從太陽至行星的線,在相同時間掃過相同面積。
      • 行星公轉週期平方與至太陽距離立方成正比。換言之,愈外側行星公轉愈慢。

  • 伽俐略&力學的發展
    • 17世紀初,伽俐略利用望遠鏡發現木星的四顆衛星==>>否定萬物皆繞地而轉
    • 發現金星盈虧==>>支持刻卜勒"地球為行星"的說法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解釋了星體的運動。
    • 1851年,佛科擺証明地球的自轉。
    • 行星的攝動(perturbing)

  • 天、海、冥王星的發現
    • 天王星
      • 1781年3月13日,威廉.侯失勒(Wilhelm Herschel)發現在雙子座有一顆比其他在望遠鏡所能見的星為亮的物體,在以前的星圖上並未記載。
      • 他將影像放大932倍,發現此星呈盤狀而非光點。
      • 一個月後,發現此星對其他星球的相對運動。
      • 此行星 r=19AU,被命名為 Uranus
      • 1787年,侯失勒又發現天王星的二顆衛星,推出天王星質量約為地球的14.5倍。
      • 在23張舊星圖中,亦發現了天王星,但均被視為恆星。.
    • 海王星
      • 天王星軌道算出後,就繼續計算往後的位置。連同其他行星的攝動也考慮進去,至1810年位置已與預測相差6"。==>>X行星的存在??
      • 1841年,劍橋大學學生亞當士(John C. Adams)開始計算此星可能位置;同一時期,法國數學家 Leverrier 也算了相同的問題。
      • 1846年,觀測到此星,命名為 Neptune.
    • 冥王星
      • 1906年,美國羅威爾(Lowell)計算出一比海王星更遠的行星,未來三十年在雙子座附近。
      • 1930年,利用比較照片的方法,找到了 Pluto.




  • 合、衝、大距、方照
    • 行星在運行時,與地球的相對位置不斷改變,如圖所示,定義了合、衝、大距、方照等詞。

    • 內行星(金星及水星)在『合』時,無法觀測。在『大距』時與太陽有最大的夾角,是觀測最好時機。發生在太陽東側的為東大距,要在日落後的西方觀測;西大距則要在日出前的東方觀測。
    • 水星比金星難觀測,因為水星較近太陽,大距時 行星-地球-太陽的夾角較小。
    • 內行星有類似月球的盈虧現象。
    • 外行星(火、木、土... )則在『衝』時最利於觀測,因其在太陽相反位置,夜晚可見,又距離我們最近。
    • 內行星:

        上 合==>>東大距==>>下 合==>>西大距==>>上 合
        看不見  昏 星  看不見  晨 星  看不見

    • 外行星:

        合 ==>>  西方照 ==>> 衝 ==>> 東方照  ==>> 合
       看不見   午夜升起  整夜可見  午夜落山   看不見  
           (此後逐日早升)      (此後逐日早落)

    • 行星有順行、逆行與留的現象。愈接近地球的行星,此種現象愈容易觀察到。
    • 九大行星除了冥王星之外,幾乎都在黃道面上。因此行星都是出現在黃道十二宮中,偶爾會路過蛇夫座(因其也有部份在黃道上)。

  • 從望遠鏡能看到什麼
    • 水、金星盈虧
    • 火星極冠
    • 木星條紋及伽俐略衛星
    • 土星環
    • 看到天王星時要告訴我!!

  • 特殊天象
    • 掩星
    • 水(金)星凌日




  • Mariner 9(水手9號)
      1971年達火星軌道,並拍下火衛 Phobos 和 Deimos.

  • Pioneer 10 and 11(先鋒10, 11號)
      1973,1974年經過木星,1979年經過土星。

  • Mariner 10(水手10號)
      利用金星重力協助,於1974年經水星。

  • Viking 1 and 2(維京或海盜1,2號)
      1976年登陸火星。

  • Voyager 1 and 2(航海家或旅行者1,2號)
      1977年發射,經火、木、土、天王、海王星,傳回大量資料及照片。

  • Magellan(麥哲倫號)
      1989年發射的金星探測船,以雷達探測金星地形。

  • Galileo(伽俐略號)
      1989年發射的木星探測船,94年SL9彗星撞木星時,傳回珍貴資料。

  • Mars Surveyor Program
      1997年火星探測計畫。

  • Cassini(卡西尼號)
      土星探測計畫。

  • Hubble Space Telescope(哈伯太空望遠鏡)




  • <<天文學講話>>, 銀禾出版。
  • <<宇宙的奧祕>>, 桂冠出版。
  • <<預約新宇宙>>, 智庫出版。
  • The New Solar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