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演化

一、恆星的誕生:

  星際物質聚集經由重力塌縮,產生熱能而觸發氫融合反應,恆星因而誕生。但是恆星誕生的機制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星際物質受到重力的吸引,慢慢地聚合在一起,同時溫度也漸漸昇高。溫度越高,原子和分子運動的速率也越快。運動越快,抗衡重力塌縮的力量就越大,越難以聚集為星球,這樣的力量有時甚至會將原本已聚集的星際物質(星雲)打散。由觀測的證據顯示,星雲不可能經由「自發性」的重力塌縮,而變成恆星。以下為星雲聚集的四種可能成因。

1.星雲聚集的因素:

 (1)超新星爆炸

 (2)受恆星風吹拂

 (3)分子雲碰撞

 (4)在銀河系漩渦臂

2.誕生過程

 (1)分子雲塌縮

星雲經由重力塌縮繼續集中,質量漸大,中心能量漸高邁入「原恆星」階段。

 (2)原恆星階段-產生紅外線

星雲中心塌縮到某一地步,重力位能轉換成分子動能產生熱,熱到足以產生紅 外線之熱度時,我們便可利用紅外光來觀測原恆星的存在。

 (3)觸發氫融合

原恆星質量因周圍物質被吸入而不斷增加,核心溫度也不斷增加。當中心溫度 超過4*106時,核心開始發核融合,如此我們便稱「恆星誕生了」 。此時恆星稱為「零歲恆星」(Zero agemainsequence star)

3.進入主序帶(mainsequence)

 PS:赫羅圖:由丹麥天文學家赫茲普羅和美國天文學家羅素所發明,他們將恆 星的的照度、溫度、光譜的關係做成一圖表。常用來測定恆星的距離,及研究恆星演 化的工具。

二、恆星演化

1.主序帶階段:

 (1)重力和光壓、熱運動產生平衡

 (A)ZAMS中含3/4的氫和1/4的氮

2.後主序帶階段

 (1)單星系統

(a)小於0.4倍太陽質量:

  主序星à白矮星 à黑矮星

此類恆星無輻射層,以對流的方式傳輸能量,物質分佈均勻。由 於質量低,氫融合反應很慢,所以此類恆星通常壽命相當長。

(b)質量介於8倍和0.4倍太陽質量之間:

  主序星à巨星 à行星狀星雲 à白矮星 à黑矮星

此類恆星當核中的氫核因核融合而變成了氦核,但溫度卻 不足以 使氦產生融合,因此恆星繼續向內進行重力塌縮, 當氦核溫度昇高,將使得氦核附近的氫繼續產生融合,而形 成了氫融合層。此時體積向外猛烈膨脹,形成「巨星」。又當 氫燒盡,重力又繼續塌縮,使得氦核溫度昇高。當溫度到達氦 可以融合的地步時,能量大量增加,但外圍物質來不及利用膨 脹來散去能量,以致「能量阻塞」於核內,最後產生爆炸。因 為此在氦核所發生,故我們稱 之為「氦閃」,若發生於碳核內 就稱為「碳閃」

(c)質量大於8倍太陽質量:

  主序星à超巨星 à超新星爆炸 à中子星或黑洞

此類恆星與上一型演化過程類似,只是因質量上的差異,導致 了不一樣的演化結果,演化速度也加快了許多。總歸一句:「長得 越肥,死得越快」。

 (2)雙星系統:

過程複雜,有時重複演化的歷程。如:英仙座的大陵五。

三、恆星的死亡

1.行星狀星雲

 (1)氦閃、碳閃將外層氣體拋出所形成。

 (2)雲氣膨脹速度10∼20km/sec。

 (3)恆星損失10%質量。

 (4)冷卻成白矮星。

2.超新星爆炸

 (1)重力塌縮之能量無法消化,造成「能量阻塞」而爆炸。

 (2)釋出大量微中子。

 (3)形成中子星或黑洞。

 (4)和所謂的「氦閃」、「碳閃」可說只是能量大小不同而已。

3.新星

 雙星系統中的白矮星吸收伴星的氫氣至產生突發爆炸。

四、恆星死亡後的遺骸:

1.白矮星

重力塌縮和簡併壓力平衡,無法利用重力增溫形成核反應。

PS:根據「庖利不相容原理」,一個電子軌域不能有兩個相同 電子,除非這兩個電子自旋方向相反。因此當兩個相同電子 要靠得很近的話,必有很大的反抗力。當電子與電子間的距 離靠到最近的時候,我們稱此為「電子簡併」,而此時必產生 相當大的反抗壓力,我們稱為「電子簡併壓力」。故當重力塌 縮與簡併壓達成平衡時,此時恆星便無法再靠重力來增溫進 行核反應,恆星亦步入死亡。

2.中子星

 (1)表面為重核子球殼。

 (2)中間為液態中子及超導性質的質子和電子。

 (3)核心為很重的基本粒子。

 (4)若中子星位雙星系統中,將產生噴流,和X—射線。

 PS:中子星之核心為達到「中子簡併」。因為「電子簡併」已抵抗不了重力塌縮,因此電子被擠進原子核內和質子中和,形成中子,因此稱「中子簡併」。

3.黑洞

 (1)中子簡併仍抵抗不了的重力,便形成黑洞。

 (2)自轉或帶電。

 (3)未有直接觀測證據。

 (4)可能之尋找方式:雙星系統中X光源、重力透鏡現象。

 (5)有趣的理論:「視界內時間座標與空間座標作用反轉」、「靜態 極限面內,無論多努力皆無法使恆星相對於自己靜止不 動」、 「進入視界之人會以自由落體掉入黑洞,但在遠方人看他似乎必 須花無限長的時間才能進入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