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我國近年來科技水準日益提高,經濟活動蓬勃發展,政府相關單位也大力支持各項業務。惟科技之發展千頭萬緒,尤需政府與民間產官學多方共同努力,方見其功。近年,在產學的過程當中,發現培養高階工程人才不該僅從教科書著手,教育乃是國家百年大計,除了提高學術研究外,需兼顧應用性,才有機會帶動未來的產業轉型,而每年在國內各大專院校或教育機構舉辦的創意競賽很多,其種類與目的也不勝枚舉。
故以我國近數十年來推動財經及科技發展上有卓越貢獻的李國鼎先生之名為號召,在國內學術界精英與傑出的企業家的積極努力下,借鏡德國工業與工程教育之先進,引入更多創新的元素與競賽主題,將其規模擴大、涉獵更廣的學科、加強產學合作,期以促進科學研究、工程技術、產業發展,延伸至具有國際性高規格的工程競賽。
人員組織:(依姓名筆畫排列)
名譽籌備委員:徐爵民、賀陳弘、萬其超
劉兆玄、鄭崇華
籌 備 委 員:王茂駿、呂世源、林昭安、
林則孟、胡育誠、賴志煌
總 召 集 人:李紫原、侯建良、黃智永、蔡宏營
執 行 祕 書:張敏超
活 動 企 畫:宋德震
行政支援與聯絡人:何秉倫、李鴻祺、張賢廷
目的與意義
1.為了配合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實施及因應多元入學之需要,強化中小學至高等教育學科與實作整合之能力。
2.活動具跨區域性的參與可以縮短城鄉之差距,整合資源的同時加強研究單位、大學與教育單位彼此間的合作。
3.訓練理論與實務並重,除了繼續加強基礎科目的教學外,並積極鼓勵跨院系的學科合作。當中教育學生養成熱忱、敬業、負責任的精神與團隊觀念。
4.作品得以開創與應用工程科技新知,拉近產業與校園的距離並促進社會福祉。
5.推薦傑出參賽者參訪歐洲Fan club與德國工程及文化組織,建構多元文化及國際交流能力,提昇國際視野,增加國際能見度。
主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工學院
協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奈米國家型科技人才培育計畫、清華學院、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張昭鼎紀念基金會、財團法人陳立教育基金會、柯達科技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