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長久而來,國人習以為常地認為體育本就是「動態」運動形式,鮮少人留意「靜態」深層的身體文化內涵,再加上「快步調」、「易遺忘」的現代人特質,欲從事地方體育史料彙集整理,是件極有意義但卻吃重的「工程」,而且 體育史研究是冷門的議題,資料蒐集難度更高。
新竹是我成長的家鄉,有感於跨世紀的体育前輩逐漸凋零, 枉費體育人輝煌功績散落四處甚而消聲無跡, 搶救資料,建構文獻,是體育知識份子的重責,刻不容緩。感懷前人,認同其體育貢獻之餘,更有見賢思齊,激勵新竹地區體育專業成長的宏願。
當初編輯此書的思考方向有四:
台灣「近代化學校體育」的開端,始於二十世紀初公學校教育中的體操科,日治時期的體育文化背景,沒有被排斥的理由。
體育與運動可藉由組織團體,籌劃比賽,推展計畫,探究新竹體育會之沿革,有助於了解竹塹體育運動之發軔與全貌。
台灣近代化體育發展已有百年,有關新竹地方体育的歷史,記述時間原則上以民國七十一年新竹縣市分治為界碑,盡量溯往。
民國八十五年、八十六年間,新竹市體育發展基金會出版「竹塹体育人物誌」一、二輯,已經有人撰寫過的不再重覆。
至於撰寫範圍,不論著眼學校體育或社會體育,內容包羅萬象:舉凡體育組織與行政、運動場館與設施、運動競賽與活動、體操、田徑、游泳、球類運動、武術、舞蹈、自由車等等皆是,單是球類運動項目就洋洋灑灑。回歸體育史的觀點,日治時期,財團法人台灣體育協會於 1920 年 ( 大正 9 年 ) 經總督府許可設立, 1922 年 ( 大正 11 年 ) 11 月 17 日 正式制定規程。臺灣體育協會新竹支部規程則於 1924 年 ( 大正 13 年 ) 制定, 1928 年 ( 昭和 3 年 ) 5 月 3 日 修正承認。 1933 年時,台灣體育協會新竹州管內新竹支部的運動團體,依設置先後為:
弓道 1906 年 ( 明治 39 年 )
劍道 1920 年 ( 大正 9 年 )
柔道 1920 年 ( 大正 9 年 )
相撲 1925 年 ( 大正 14 年 )
水泳 ( 游泳 ) 1925 年 ( 大正 14 年 )
陸上競技 ( 田徑 ) 同上
庭球 ( 網球 ) 同上
野球 ( 棒球 ) 同上
排球 1931 年 ( 昭和 6 年 ) ※ 事務所在通霄庄排球會
桌球 1931 年 ( 昭和 6 年 ) ※事務所在通霄桌球會
馬術 1932 年 ( 昭和 7 年 )
其中,事務所所在地設在新竹州廳教育課內的有:陸上競技 ( 田徑 ) 、庭球 ( 網球 ) 、野球 ( 棒球 ) 、水泳 ( 游泳 ) 、相撲。拋開「很日本」的相撲外,田徑、網球、棒球、游泳以及排球、桌球,這幾類最具歷史性的運動項目優先著手;此外,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播遷來臺之後,大力提倡的籃球運動勢必兼顧。
本書以保存地方體育史料為要旨,所邀請的撰稿先進大多兼具專項運動特長。他們在撰寫過程努力走訪民間並輔以文物佐證,備極艱辛,謹致謝忱。
感謝黃益參 先生協助日文書籍翻譯和照片翻拍工作。感謝清華大學中文系學生顏淑瑩幫忙跑圖書館影印舊報紙微卷;感謝現在已進入清大中文研究所的馬君怡,直到畢業考前夕還跑清大人社院圖書館,幫忙影印相關研究文獻。衷心感激周懷樸教務長和共教會賀陳弘主委的全力支援,出版社 何淑鈴 小姐的細膩心思。由於大家真誠協助,「新竹體育風雲」終於問世,不過受限於人力、時間、受訪者數字記憶因素,史實的細微末節,疏漏在所難免,期盼讀者賜正。
張素珠謹識
2004 年 8 月
於清華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