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5
AI Edge Workshop on Solid-state Circuits: from Memory to Computation
本次很榮幸邀請Prof. Hyung-il Kim, Mingoo Seok, Dr. Fatih Hamzaoglu and Yan Li蒞臨清大進 行” AI Edge Workshop on Solid-state Circuits: from Memory to Computation” 專題演講。Hyung-il Kim教授擁有數位、混合信號和存儲器IC設計方面的專業知識,特別注重電路可靠性,硬件 安全性,存儲器電路,基於時間的電路以及超越CMOS計算。Mingoo Seok教授目前的研究興 趣包括新興嵌入式系統的超低功耗SoC設計,機器學習VLSI架構和電路,變化,電壓,老化 ,熱適應電路和架構,片上集成電源電路和非傳統硬件設計。 Fatih Hamzaoglu博士致力於低 功耗高性能存儲器設計,包括SRAM,DRAM,MRAM和RRAM。 Yan Li博士的內存設計和領先的 先進3D NAND和新的創舉。演講最後,與會的老師與學生們各別提出了一些相關的問題與講 者們進行討論,演講順利結束。 |
|
2019.04.25
Present status and issues of retinal prosthesis
本次很榮幸邀請Prof. Jun Ohta蒞臨清大進行 ” Present status and issues of retinal prosthesis ”演講。Prof. Jun Ohta 為Japan Society of Applied Physics fellow and ITE Japan fellow. Prof. Jun Ohta介紹了retinal prosthesis。演講過程中Prof. Jun Ohta以活潑的投影片設計搭配風趣的講解 方式進行演講,專業的內容搭配淺顯易懂的講解令人受惠良多。演講最後,與會的老師與學 生們各別提出了一些問題與Prof. Jun Ohta進行討論,演講順利結束。 |
|
2019.03.22
ISSCC 2019 Review Workshop
國際IEEE固態電路學會 (SSCS)自1953年起主辦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ISSCC),扮演全球先進半導體與固態電路領域研發趨勢的領先指標,為國際半導體與晶片系統之產學研專家在頂尖技術交流之最佳論壇、亦為國際半導體公司首次發表最新晶片之唯一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產學界中具舉足輕重地位,因此亦有晶片(IC)設計領域奧林匹克大會之美稱。 2019年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ISSCC)剛於2月於美國舊金山圓滿落幕。為提昇台灣論文報告的品質及台灣區獲選論文篇數,故舉辦這場ISSCC2019 Review Workshop,並特別邀請到8位ISSCC台灣區議程委員(產業界與學界教授) 皆為該領域專家學者擔任講師。 此場workshop全程以中文來分析ISSCC論文特色與當前全球先進半導體與固態電路領域技術趨勢分析,並另加3場今年由臺灣產業界與學界教授擔任講者的Forum talk以中文重現。相信對未能於今年2月赴美參與ISSCC的台灣產學界先進帶來今年度晶片設計之最新資訊,分析ISSCC論文特色與趨勢分析與ISSCC Forum Talk課程,對於未來想要投稿的作者會有相當幫助並有助於提升台灣產學界的研發能量。 |
|
2019.03.19
SRAM and RRAM based In-Memory Computing for Energy-Efficient Deep Learning
本次很榮幸邀請到Prof. Jae-sun Seo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至清華大學以「SRAM and RRAM based In-Memory Computing for Energy-Efficient Deep Learning」為講題進行分享。 深度學習算法已經在許多實際應用中取得了成功,但最先進的算法是計算/內存密集型的。為了將昂貴的算法引入低功耗處理器,先前已經提出了許多數位CMOS ASIC解決方案,但是在處理器和記憶體傳輸仍然存在限制。 為了改進存儲器的傳統操作,提出“記憶體內計算“,其通過同時開啟多個行(Row)來執行模擬計算。在本次演講中,Prof. Jae-sun Seo介紹最近關於記憶體內計算設計的工作,這些工作基於SRAM和更密集的RRAM技術。討論新的存儲器位單元電路,陣列外圍電路,架構和用於精確深度學習加速的優化。與逐行順序設計相比,我們的SRAM和RRAM內存計算原型芯片在MAC和卷積運算方面的能量提升了30倍,同時在CIFAR-10 / MNIST數據集上保持了高精度。 |
|
2019.01.15
Energy-Efficient Inverter-Based Amplifiers
本次很榮幸邀請到Prof. Youngcheol Chae (Yonsei University)至台灣大學以「Energy-Efficient Inverter-Based Amplifiers」為講題進行分享。首先Prof. Chae介紹了inverter-based amplifier的基本原理,說明為何inverter-based amplifier具有更好的FOM,以及如何透過電路技巧進一步提升inverter-based amplifier的性能,例如使用回授補償提升頻寬、使用stacking提升於低電壓的可靠度等,並展示了多個使用inverter-based amplifier用於實際電路的應用,由於inverter-based ampliier在低電壓下具有相當好的特性,引起與會者高度討論。 在Q&A階段,講者針對與會者對於使用comparator-based amplifier與inverter-based ampliier的差異進行進一步的補充說明,也根據與會者所提的inverter-based aimpliier在不同output swing要求下的使用情境進一步闡述不同電路考量後,演講順利結束。 |
|
2018.11.23
2019 ISSCC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台灣區記者會
2018年11月23日IEEE SSCS台北分會於台大校友會館舉行一年一度之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記者會(ISSCC Press Conference),除宣布2019年將在美國舊金山舉行「ISSCC(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外,記者會中介紹2019ISSCC臺灣入選論文與大會年度論文之精華選萃外,也邀請到鈺創科技盧超群董事長及ISSCC亞太地區主席等貴賓蒞臨出席並提供全球半導體產業趨勢與臺灣指標性技術發展重點總覽。 研究論文方面,今年來自臺灣的研究成果共計17篇論文,學界部分共獲選8篇論文,分別由清華大學獲選2篇論文、交通大學3篇論文、成功大學2篇論文與元智大學1篇論文;業界部分共9篇論文獲選,分別為聯發科7篇論文與台積電2篇論文入選。台灣入選論文作者出席記者會為論文做簡介,並跟與會來賓以及媒體交流。 |
|
2018.11.09
Technology Forum of Semiconductor Moonshot Projects — Advanced Memory, Sensor and Process Technologies
SSCS與射月計畫辦公室於2018年11月9日(周五)於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國際會議廳共同主辦國際技術論壇,此次論壇邀請到6位國內外專家學者:Dr. Keh-Chung Wang(MXIC)、Prof. Weileun Fang(NTHU)、Dr Luke Fleet(Nature)、Dr. Kimimori Hamada(Toyota)、Dr. Yasunori Tanaka(AIST)、Dr. Tsann-Bim Chiou(ASML)。現場除了講者們的經驗與成果分享,藉由此次機會,讓台灣產學研團隊與現場與會之學、業界先進有更進一步的技術交流討論。 |
|
2018.11.08
2018 international AIoT Solid-State Circuits Workshop
為了解國際發展現況並取得前瞻優勢,於2018年11月8日(周四)於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國際會議廳舉辦「物聯網與固態電路國際論壇」,此次技術論壇邀請到7位國外知名專家學者來台分享其技術研發成果與心得:Prof. Masato Motomura( Hokkaido University)、Dr. Shigeki Tomishima(Intel)、Prof. Sai-Weng Sin, Terry (University of Macau)、Prof. Jerald Yoo(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Prof. Woogeun Rhee(TsingHua University)、Prof. Nan Sun(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Dr. Shinobu Fujita (Toshiba),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領域發展注入養分,豐沛未來智慧生活所需前瞻應用科技的研發能量。 |
|
2018.09.28
Electronics for autonomous systems
本次很榮幸邀請Prof. Franco蒞臨清大進行 ” Electronics for autonomous systems ”專題演講。Prof. Franco 為IEEE CAS President and lEEE fellow. 首先,Prof. Franco 介紹了許多Autonomous system 如生醫晶片、手持裝與環境監裝置等等。電路的部分則包含Sensor、analog processing、Low power communication、power harvesting 和energy storage五個部分。手持式裝置受限於電池容量與能量採集限制,如何有效進行能源分配與利用為重要課題。其中,intelligent power management為最為關鍵技術。演講過程中Prof. Franco以活潑的投影片設計搭配風趣的講解方式進行演講,專業的內容搭配淺顯易懂的講解令人受惠良多。演講最後,與會的老師與學生們各 別提出了一些analog processing的問題與Prof. Franco進行討論,演講順利結束。 |
|
2018.09.26
A-SSCC 2017台灣記者會
亞洲固態電路研討會(A-SSCC),將於 2018年11月5日至7日於臺灣台南舉行。世界領先之專家們將介紹固態電子和半導體領域之最先進的積體電路設計與系統晶片。今年IEEE A-SSCC將主題聚焦在「Silicon Enabling Mobile Intelligence」。預期透過技術與意見的廣泛交流,將有助於亞洲在半導體技術水準的提昇。 台北分會於9月26日在台大校友會館3樓B會議室舉辦A-SSCC 2018記者會,搶先介紹台灣區獲選論文。今年台灣在產學研界的熱切參與及大力推動下,在A-SSCC再創佳績。共被大會接受16篇論文,其中學界由清華大學獲選5篇論文、臺灣大學4篇論文、交通大學4篇論文、成功大學1篇、臺科大1篇;另外業界部分,台積電1篇論文獲選。本次很榮幸邀請9組獲選論文團隊至會場展示研究成果以及和媒體記者交流時間。 |
|
2018.08.30
Re-Engineering Computing with Neuro-Inspired Learning: Devices, Circuits, and Systems
本次很榮幸邀請到Prof. Kaushik Roy, Edward G. Tiedemann Jr.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Purdue University至台灣大學以「Re-Engineering Computing with Neuro-Inspired Learning: Devices, Circuits, and Systems」為講題進行分享。 |
|
2018.08.28
RRAM fabric for neuromorphic and in-memory computing applications
本次很榮幸邀請到Prof. Wei D. Lu (University of Michigan)至清華大學以「RRAM fabric for neuromorphic and in-memory computing applications」為講題進行分享。Prof. Lu電阻式記憶體專家,首先Prof. Lu首先介紹目前RRRAM元件分類,如conductive-bridging RAM (CBRAM)與valence change memory (VCM)並討論其物理轉變機制與應用。Prof. Lu第二部分介紹了目前CBRAM在公司產品與學術發表成果,第三部分則為目前最熱門AI項目的應用成果。第三部份對於AI 的machine learning引起了與會者熱烈討論。Prof. Lu亦針對與會者問題對於RRRAM如何進行學習與驗證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演講順利結束。 |
|
2018.08.13
The Future of Low Power Circuits and Embedded Intelligence : Emerging Devices and New Design Paradigms
本次很榮幸邀請到CEDA Distinguished Lecturer-Prof. Edith Beigne(CEA-LETI)至清華大學以「The Future of Low Power Circuits and Embedded Intelligence : Emerging Devices and New Design Paradigms」為講題進行分享。Dr. Edith 首先介紹CEA-Leti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如半導體元件技術、半導體3D技術、生物醫學等項目。同時,演講者亦點出AI電路整合技術為未來最重要發展項目。在IA技術中High energy efficiency為最重要的標的,Dymanicallt and in an automatic way, Auto-adaptive circuit, Unpredictable enviroments, Embedded intelligence成為重點發展技術,並且透過系統架構、元件技術與電路設計三個部分進行說明。在演講過程中,Dr. Edith 介紹了許多電路相關的AI 研究。為了實現High energy efficiency Dr. Edith提出Adaptive voltage and frequency (AVFS) chip在同一個chip針對不同電路並且配合FDSOI元件進行不同操作電壓與頻率控制,達到18~34% 能量節省。 此外,Dr. Edith亦討論了下世代的3D架構與類神經網路架構設計,引起與會者相當熱烈的討論。 |
|
2018.07.25
Binaural Hearing Aid System and the Intelligent Acoustic Signal Processing
本次很榮幸邀請到SSCS Distinguished Lecturer北京清華大學王志華教授至清華大學以「Binaural Hearing Aid System and the Intelligent Acoustic Signal Processing」為講題進行分享。王教授為集成電路專家,本次演講內容為助聽器電子相關設計。其中提到助聽器市場需求、發展瓶頸與如何使用科技使助聽器成為所有弱勢者也可以普及的輔助器。演講過程中王教授更與參與者分享兩項王老師於此領域的創新發明引起熱烈討論。來自元智大學的徐世玄教授於問答中提出Computing in memory結合於助聽器中的可能性與挑戰。最後,王老師給現場研究生們關於許多求學與求職的各項建議。會議圓滿結束。 |
|
2018.04.19
Mobile/Embedded DNN and AI SoCs
本次很榮幸邀請Prof. Hoi-Jun Yoo (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至清華大學以「Mobile/Embedded DNN and AI SoCs」為講題進行分享。本次演講介紹了多種首先介紹了下世代AI應用於mobie 裝置的應用; 接著討論mobie 裝置在AI上面臨的問題,其中討論了各項深度學習的各項設計考量如權重數量、深度分層與計算方式等各個不同層面的分析。最後Prof. Yoo展示了KAIST在近年的發表,如ISSCC15-18等各項精彩的工作,令人印象深刻。值得一提的是,Prof. Yoo亦展示了多項不同的System demostraction,如: K-Eye於人臉辨識、K-Glass於物品辨識、robut等搭配AR科技透過豐富的3D影像,活潑的範例影片相當生動,引起參與者熱烈的討論。 |
|
2018.04.19
Mobile/Embedded DNN and AI SoCs
本次很榮幸邀請Prof. Hoi-Jun Yoo (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至清華大學以「Mobile/Embedded DNN and AI SoCs」為講題進行分享。本次演講介紹了多種首先介紹了下世代AI應用於mobie 裝置的應用; 接著討論mobie 裝置在AI上面臨的問題,其中討論了各項深度學習的各項設計考量如權重數量、深度分層與計算方式等各個不同層面的分析。最後Prof. Yoo展示了KAIST在近年的發表,如ISSCC15-18等各項精彩的工作,令人印象深刻。值得一提的是,Prof. Yoo亦展示了多項不同的System demostraction,如: K-Eye於人臉辨識、K-Glass於物品辨識、robut等搭配AR科技透過豐富的3D影像,活潑的範例影片相當生動,引起參與者熱烈的討論。 |
|
2018.03.27
ISSCC 2018 Review Workshop
國際IEEE固態電路學會 (SSCS)自1953年起主辦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扮演全球先進半導體與固態電路領域研發趨勢的領先指標,為國際半導體與晶片系統之產學研專家在頂尖技術交流之最佳論壇、亦為國際半導體公司首次發表最新晶片之唯一國際學術研討會。 ISSCC 2018這次獲選論文,來自臺灣的研究成果共計16篇論文,學界部分共獲選9篇論文,分別由清華大學獲選4篇論文、交通大學3篇論文、臺灣大學1篇論文與成功大學1篇論文;業界部分共7篇論文獲選,分別為聯發科3篇論文、台積電3篇論文、力旺電子1篇論文入選。 ISSCC FE committee and IEEE 固態電子電路協會台北分會(SSCS Taipei Chapter) 為提昇台灣論文報告的品質及台灣區獲選論文篇數,故舉辦這場ISSCC2018 Review Workshop ,特別邀請ISSCC台灣區議程委員擔任講師,分析ISSCC論文特色與趨勢分析與ISSCC tutorial課程,對於未來想要投稿的作者會有相當幫助。 |
|
2017.11.16
2018 ISSCC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台灣區記者會
記者會
106年11月16日IEEE SSCS台北分會於台大校友會館舉行一年一度之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記者會(ISSCC Press Conference),除宣布2018年將在美國舊金山舉行「ISSCC(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外,記者會中除介紹2018 ISSCC臺灣入選論文與大會年度論文之精華選萃外,也邀請到科技部橋接計畫總主持人陳文村清華特聘講座教授(前清華大學校長)、鈺創科技盧超群董事長、力旺電子徐清祥董事長及ISSCC亞太地區主席Dr. Sundai Choi等貴賓蒞臨出席並提供全球半導體產業趨勢與臺灣指標性技術發展重點總覽。 研究論文方面,今年來自臺灣的研究成果共計16篇論文,學界部分共獲選9篇論文,分別由清華大學獲選4篇論文、交通大學3篇論文、臺灣大學1篇論文與成功大學1篇論文;業界部分共7篇論文獲選,分別為聯發科3篇論文、台積電3篇論文、力旺電子1篇論文入選。台灣入選論文作者出席記者會為論文做簡介,並跟與會來賓以及媒體交流。 |
|
2017.10.19
A-SSCC 2017台灣記者會
記者會
亞洲固態電路研討會(A-SSCC),將於 2017年11月6日至8日於南韓首爾舉行。世界領先之專家們將介紹固態電子和半導體領域之最先進的積體電路設計與系統晶片。今年IEEE A-SSCC將主題聚焦在「矽晶片系統連結人類與機器(Silicon Systems Connecting Human and Machine)」。預期透過技術與意見的廣泛交流,將有助於亞洲在半導體技術水準的提昇。 台北分會於10月19日在國立清華大學台達館919會議室舉辦A-SSCC 2017記者會,搶先介紹台灣區獲選論文。今年台灣在產學研界的熱切參與及大力推動下,在A-SSCC再創佳績。共被大會接受16篇論文,為大會被接受最多篇論文國家。其中學界由臺灣大學獲選7篇論文領先、清華大學3篇論文、交通大學3篇論文;另外聯發科亦有2篇論文入選、台積電1篇論文獲選。本次很榮幸邀請10組獲選論文團隊至會場展示研究成果以及和媒體記者交流時間。 |
|
2017.05.19
ISSCC2017 Review Workshop
國際IEEE固態電路學會 (SSCS)自1953年起主辦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扮演全球先進半導體與固態電路領域研發趨勢的領先指標,為國際半導體與晶片系統之產學研專家在頂尖技術交流之最佳論壇、亦為國際半導體公司首次發表最新晶片之唯一國際學術研討會。 ISSCC FE committee and IEEE 固態電子電路協會台北分會(SSCS Taipei Chapter) 為提昇台灣論文報告的品質及台灣區獲選論文篇數,故舉辦這場ISSCC2017 Review Workshop ,特別邀請ISSCC台灣區議程委員及2017獲選論文教授擔任講員,分析ISSCC論文特色與趨勢分析,對於未來想要投稿的作者會有相當幫助。 |
|
2016.12.22
Recent Developments in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演講課程
本次很榮幸邀請Prof. C. Patrick Yu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至清華大學以「Recent Developments in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為講題進行分享。本次主講議題介紹了2種傳統的光通信SoC。並提出使用低功耗的無機LED克服傳統VLC發射器的能源損耗問題。而無機材料所製成的LED模組可以進行微小化與具高整合性的優點,相當適合未來作為應用。最後Prof. C. Patrick Yue亦提出AMLED基礎的智能顯示器,此項目將可以用於位置傳遞與定位功能。在台灣、學業界中於顯示器與IoT系統領域研究人才眾多,而教授所提方法可以達到低能號與智能的功用,相信對此相關研究人員會有很大的幫助。 |
|
2016.11.17
2017 ISSCC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台灣區記者會
記者會
國際IEEE固態電路學會 (SSCS)自1953年起主辦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扮演全球先進半導體與固態電路領域研發趨勢的領先指標,為國際半導體與晶片系統之產學研專家在頂尖技術交流之最佳論壇、亦為國際半導體公司首次發表最新晶片之唯一國際學術研討會。 105年11月17日IEEE SSCS台北分會於台大校友會館舉行一年一度之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記者會(ISSCC Press Conference),除宣布2017年將在美國舊金山舉行「ISSCC(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外,記者會中也邀請鈺創科技盧超群董事長、ISSCC FE Chair 日本 Hitachi 的Dr. Atsuki Inoue博士及韓國 SK HK Hynix Sundai Choi博士出席並分享國際半導體發展趨勢。ISSC2017 這次共有208篇論文獲選,來自台灣的研究成果共15篇,其中,包含業界9篇與學界6篇。 研究論文方面,今年我國產學研各界獲選論文數分別是交通大學3篇、台灣大學2篇、清華大學1篇、台積電4篇、聯發科技4篇、補丁科技1篇,共計15篇。台灣15篇論文作者將出席記者會為論文做簡介,並跟與會來賓以及媒體交流。 |
|
2014.7.24
Dr. Seong-Hwan Cho
演講課程
Dr. Cho的演講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Dr. Cho介紹了低雜訊低耗能的分數型頻率合成器。其主要核心在於,降低三角積分調變器的雜訊。主要是在相連(Cascaded
PLL)及巢狀(nested PLL)的鎖相迴路裡利用頻率相乘的技巧來降低雜訊。在巢狀的鎖相迴路裡的頻率拉出來觸發三角積分調變器(九倍的參考頻率),並且利用鎖相迴路所做出來的帶通濾波器(Band pass Filter)來降低雜訊的混疊。在相連的鎖相迴路裡,參考注入的技巧被使用在整數型bang-bang鎖相迴路(產生16倍的參考頻率給下一級的分數型鎖相迴路)。第二部分Dr.Cho 介紹了高解析度、高速的時間數位轉換器。主要的核心內容在於,提出了有別於傳統的電壓運算(電壓加法、電壓乘法、電壓減法)的時間上的運算,而使得傳統上(電壓轉換)的管線式類比數位轉換器、兩步式類比數位轉換器可以被使用在時間上的轉換。演講過程生動充實,提供同學一個嶄新的思考方向
演講訊息
|
|
2013.11.18
Dr. Patrick
Chiang
演講課程
本次很榮幸邀請Partick博士至台灣大學與學生進行分享與教學。Patrick博士本次受邀至台灣大學演講,首先談Energy-Efficient的重要性,並介紹新一世代電子系統更多的可能發展性,最後更以實際例子及Q&A方式與同學分享所學,可望在學生心裡栽種應用可能性的思考方向
演講訊息
|
|
2013.11.08
2014 ISSCC國際固態電路學會台灣記者會
記者會
IEEE SSCS台北分會11/8舉行記者會,除宣布2014年將在美國舊金山舉行「ISSCC(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外,記者會中也邀請ISSCC Arimoto教授、台積電設計技術處副處長周淳朴、以及聯發科技公司技術研發本部總經理柯耀銘代表蔡明介董事長出席並致詞。台灣半導體研究實力再創佳績,台灣產、學界共有15篇論文獲選將於2014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2014 ISSCC)發表。2014年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預計於2014年2月9~13日於美國舊金山舉行。
|
|
2013.09.12
2013 ASSCC 台灣記者會
記者會
又見台灣之光!亞洲固態電路研討會台論文搶先發表2013年亞洲區固態電路研討會(Asian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 A-SSCC)將於2013年11月11-13日於新加坡舉行。台北分會於12日舉辦 A-SSCC 2013記者會,搶先介紹台灣區獲選論文,並共同探討產業技術趨勢。今年台灣在產學研界的熱切參與及大力推動下,在A-SSCC再創佳績,獲選的論文數量共20篇,是所有國家中的第一名。足以顯見我國在亞洲固態電路與半導體研發能量的實力仍不容小覷。
|
|
2013.08.07
IEEE SSCS
Annual Meeting
會議訊息
今年年會很榮幸邀請林宗賢教授、吳安宇教授及黃柏鈞教授分別就本年IEEE Taipei
Chapter的運作模式及成效、ISSCC的論文獲選標準及撰寫方式、11月將於新加坡舉行的ASSCC論文發表會進行報告與介紹。年會進行當中並傳發意見調查表,請各位教授針對本(2013)年IEEE Taipei Chapter所有活動及會議提出建言,並提供優秀國際學者名單以利學會未來邀約演講的參考。本次年會不僅讓教授們針對彼此領域提出更多互利建言,亦可望在其回到學校教育學子時展現更多面性的思考方向。
|
|
2013.05.02
Dr. Ron Ho
演講課程
本次很榮幸邀請甲骨文研究室: Ron Ho博士至台灣大學就光通訊的電路設計的未來遠景與學生進行分享與教學。Ron Ho博士首先從光通訊的技術在日常生活重要性談起,由淺入深的介紹該公司對於光通訊的電路規劃,以及未來的發展性,使學生更能了解未來值得注意的趨勢。最後並提出實際運用例子跟同學分享,此次課程不僅讓同學對光通訊的電路設計有更加清楚的輪廓,亦可望在學生心裡栽種更多光通訊的電路設計應用可能性的思考方向。
演講訊息
|
|
2013.04.23
Dr. Thomas
Lee
演講課程
今日很榮幸邀請史丹佛大學教授: Thomas H. Lee博士至台灣大學就無線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的發展歷史與未來遠景與學生進行分享與教學。Thomas H. Lee博士首先從我們身處的無線世界談起,介紹無線通訊的歷史演進,以及未來的發展性。此外,Thomas H. Lee博士更是詳細介紹其在不同領域上的應用,使學生更能了解在整個無線環境中值得注意的趨勢。並提出未來無線通訊在生活上的運用例子跟同學分享,此次課程讓同學對無線世界的歷史有更加清楚的輪廓,亦盼望在學生腦中培育出更多無線應用的思考可能。
演講訊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