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言
劉承慧
【本書內容與編排】
本書是大學寫作指導用書,分為十章。前兩章是總論。第一章指出,語言文字是工具,是各種情境裡表達所知所感的重要媒介;書寫相較於即時性的口說,更多了從容,容許我們在冷靜深思中「抒發」或「證明」自己。第二章指出情境差異使得寫作比說話更需要條理,自覺地運用文字,把握住謀篇的大原則,才符合讀者的期待。
以下各章通過文體特性的說明以及習作實例,提示不同文體的寫作要領。
第三章「自傳」討論如何表達自我,學習的重點在清楚而適切地描寫「我」的特質。第四章「描寫人物」把描寫對象轉移到周遭人物,這同時也是觀察力的訓練。第五章「描寫一種感覺或氛圍」將描寫的標的物從具象轉為抽象。感覺和氛圍不可捉摸又極為真實,要通過文字重現真實性,很需要把激發感覺或營造氛圍的細節儘可能.密地組織起來,這個練習難度較高。
第六、七章從靜態的描寫轉到動態的敘述。第六章「電影情節敘述與摘要」討論如何將原本由影像傳達的情節內容改由文字表達,如何通過「敘事觀點」將數不清的影像與對話置換為特定視角之下的統整敘述。情節敘述與摘要繁簡有別,如何作不同程度的剪裁與重組而不失原意,是學習重點。「成長」意味在時光流逝中對人情世故產生新的體悟或見解,第七章「敘述一段成長歷程」學習重點在於如何篩選出生動且具形象性的素材加以適當組織,避免流水帳式的呆板記錄。
第八章「科系專有名詞解釋」討論如何向本科系以外的人士解說專有名詞,學習的重點在於以簡御繁,讓欠缺專業背景知識的讀者也能大略體會科系專有名詞的內涵。
最後兩章討論如何撰寫議論文。第九章就「政府立法禁止罹患罕見遺傳性疾病胎兒出生」這個議題,將贊成與反對雙方的意見並陳,通過實例展示如何在特定立場上提出強有力的論述。第十章再針對「確立論題」、「提出論點」、「善用證據」、「合理論述」逐項解說議論文的寫作要點。
我們把文章體裁特性的扼要說明和習作實例當作引線,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有關於文字表達的問題,並鼓勵學生由習作經驗加以印證。故而「文體特性說明」、「習作實例」、「思考與練習」構成本書的主軸。
本書的編寫係以創造良好的教學互動為基本考量。「文體特性說明」文字模擬口頭風格,「習作實例」大量採用學生作品,應有助於提高學習興趣,也有助於教師掌握學生的文思傾向。「思考與練習」先適度提問,通過問題引起學生對於特定寫作技巧的關注,再要求習作。
除第六章外,第三到九章「文體特性說明」之後附有「延伸閱讀」建議,這是因為學生習作畢竟有不足,參照當代名家的範例是必要的補充。第二章關於篇章結構的說明之後尚有三篇「回應」作品,前兩篇是教師和學生針對「大賣場」和「音樂」的比喻適切與否相互論辯,第三篇提出讓人莞爾的另類比喻。第三篇作品充分反映出本書所企求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從寫作規矩入門,只要引導得當,規矩不但不致於扼殺創意,反倒是更具體而有效的助力。
【如何使用本書】
本書第三章以下按照「描寫」、「敘述」、「說明」、「議論」四大文類順序編排,第三到五章是「描寫文」,第六到七章是「敘述文」,第八章是「說明文」,第九到十章是「議
論文」。讀者可依實際需要,彈性選讀。例如「描寫文」共有三章,前兩章是基本練習,後一章是進階練習,如果進階有困難,不妨暫時跳過,等其他部份學有所得之後,再回到抽象的描寫練習。
第三到九章「文體特性說明」、「習作實例」、「思考與練習」既是依序閱讀的連續體,又是相互參照的有機體,特別是後面兩個部份。「思考與練習」藉由若干問題引發讀者思考,一旦進入思考狀態,不同的讀者很容易依據自身經驗,設想出更多問題。這些問題多半沒有「正確」或「標準」答案,然而其中有些問題將是讀者深入寫作技巧的重要指引。
【關於寫作教育】
寫作憑藉文字,文字的本質是工具。文字工具兼有實用和文學功能。一般人說起寫作,心裡常想著文學創作;不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文字,卻多半是為了實用,例如撰寫正式信函或讀書報告、向報社投書,又如作筆記或備忘、利貼留言、線上交談,文字無處不在。許多人習慣性地認為實用寫作就如同說話,會說就能寫。然而有越來越多的大學教師抱怨學生寫作程度低落,又是什麼緣故?
書寫和言談的區別以及種種關於文字功用、寫作意義的說明,可參見本書第一章。這裡只作一點提醒,就是我們說話未必如想像中清楚。日常生活的交談大都是套話,無所謂清楚不清
楚;如果是重大問題討論,則會發現話裡常有疏漏,需要在問答之間補足,討論才能繼續下去。假使希望自己話裡沒有疏漏,勢必要遵循某種條理,同樣的條理也適用於寫作。因此更精確的說,實用寫作知識是關於如何清楚表達、有效溝通的知識,實用寫作指導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各種寫作練習,學到表達與溝通的
條理。
實用寫作指導的範圍多大?有人試圖將文學和實用功能徹底區隔,把指導範圍縮小到公文程式、期刊論文格式、文獻註記之類的規範。這是「劃地自限」。試想,讀者投書並沒有特定的規範,但無可否認的屬於實用寫作。又如應徵自傳即使已經存在某種書寫的慣例,終究不是死板的格式;而自傳反映人的個別性與差異性,也不宜鼓吹自傳格式化。
因此,本書的編寫設計並非廣泛收納常見的實用文體,而是回歸四大文類。例如讀者投書的練習就沒有被納入。不過投書的目的終歸是表達立場、進行勸說;只要掌握議論文寫作要領,自然寫得出具有說服力的讀者投書。事實上,實用寫作和文學創作必然有相當的重疊。畢竟這兩種文字的組成都是以口說的語言為基礎,兩種文字都仰賴同樣的詞彙和句法。實用寫作和文學創作是根植於同一片文字土壤,這片土壤是書寫者必須深耕的園地。
這片園地對於任何一個母語書寫者來說都不陌生,因而實用寫作指導也不直接傳授有關於文字土壤的道理,而是教導學生如何從土壤栽培出想要的花果。本書所提供關於情境寫作和文體特性的知識,都是栽培花果的原則。
每個人內在情意世界都是複雜多變化,書寫者如何呈現胸中丘壑,是他的選擇。
想像內心是一座山林。想像你在林間漫遊,極目盡是濃密的枝葉,你偶而從枝葉縫隙間窺見一絲天光,又沒入深林的幽暗;你分明嗅見季節誘人的氣息,聽見潺潺泉流,只是你在幽暗之中..
想像你是山林嚮導,帶隊作林間巡禮,隊伍遶行,不辨東西的遊走著。你可知道前方的路徑通往何處?身為嚮導的你將要向隊伍展現什麼樣的景緻?山林的坦蕩曲折、季節風物,你是否盡皆了然於心?
稱職的嚮導,是善遊的旅人;高明的書寫者,是自我的發現者。寫作指導不是要灌輸刻板的山林印象,是要引導探索自我的山林書寫者最終展現的情緻,是他的決定!
|
|